1982年11月,吴学谦被任命为外交部部长。这一任命标志着他步入了外交舞台的最前沿。接下来的1983年1月,黄桂芳从外交部新闻司被调入吴学谦的办公室,担任他的秘书。那时,黄桂芳和吴学谦的缘分正式开始。从此,他在吴学谦身边工作了整整8年,直到1991年年初,他才被调离,开始新的岗位。
在黄桂芳离开吴学谦的那一天,吴学谦特别召见了他,给他嘱咐了一番话。吴老语重心长地说,希望黄桂芳能够去外交第一线工作,这不仅有助于他积累宝贵的经验,也对他未来的职业发展大有裨益。此后,每当黄桂芳休假,他总会去找吴学谦谈谈工作上的进展和自己的成长,二人保持着深厚的师徒情谊。
时光荏苒,六年之后,吴学谦打算成立一个特殊的基金会,并郑重邀请黄桂芳在退休后加入。他感激吴老的关怀与安排,心中充满了敬意和感动。
展开剩余81%黄桂芳和吴学谦的第一次见面发生在1983年1月的一个寒冷的早晨,地点是首都机场。吴学谦刚从外访归来,黄桂芳负责去接机。自我介绍之后,吴学谦朝他伸出了手,说道:“听说过你,明天办公室见。”那时,吴学谦刚从中联部调入外交部,身边没有随行秘书,只有司机。第二天一早,吴学谦便召见了黄桂芳,询问他对于这份工作的看法。黄桂芳诚实地表达了自己的顾虑,表示自己从未担任过秘书,担心自己做不好。吴学谦拍了拍他的肩膀,笑着安慰道:“我也从未担任过外交部部长呢,没关系,慢慢熟悉就好了!”于是,黄桂芳正式成为了吴学谦的秘书,开始了与吴学谦的长时间合作。
黄桂芳在调任吴学谦秘书时,对吴学谦的过往经历进行了深入了解。吴学谦1921年出生在上海,早年就读于上海暨南大学外文系。自1938年起,他在上海地下党领导下积极投身学生运动,并于1939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。在解放前,吴学谦参与了多次重要的斗争工作,包括领导上海的学生运动和与国民党反动派的对抗。解放后,吴学谦的工作历程也是波澜壮阔。1949年,他被任命为共青团上海市工委秘书长,并在随后的几十年中,担任了多项重要职务,逐渐步入国家外交的重要岗位。
1988年4月,吴学谦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,同时还兼任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。在12月31日的《告台湾同胞书》发表十周年大会上,吴学谦本应出席并发表讲话。然而,临近出发时,吴学谦突感不适,腹痛呕吐,工作人员紧急联系医院,医生建议他立即入院治疗,但吴学谦坚持要参加会议。工作人员深知活动的重要性,也无法改变他的决定,于是将他送至大会堂。尽管身体极度不适,吴学谦依然忍痛发表了讲话。会议结束后,吴学谦才在工作人员的坚持下前往医院。医生一检查,怒斥道:“要是再晚些送来,后果不堪设想!”即便躺在病床上,吴学谦依然挂念着工作,这种敬业精神深深地感染了黄桂芳。
在黄桂芳的眼中,吴学谦身上始终保持着革命家“艰苦朴素”的优良作风。1986年,吴学谦一家搬进了中联部的住宅区,但这套房子他一住就是多年,甚至连一些装修的建议都被他拒绝,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不愿意浪费国家的资源。吴学谦去世后,前来吊唁的亲朋好友纷纷感叹他家的简朴,不禁怀疑那是不是“领导家”。原来,这间房子甚至比普通百姓的家还要简陋。至于衣着,吴学谦也极为简朴。黄桂芳回忆,夏季时,吴学谦经常穿着一套50年代在团中央穿过的西装,这套西装已经过多次改制,甚至连工作人员的衣服款式都要更新,而吴学谦依旧如此穿着。
1985年,黄桂芳随吴学谦赴纽约参加联合国大会,但行李在托运时丢失。黄桂芳立刻向航空公司查询,才得知由于行李箱中只有两件旧衣服,工作人员误以为没有重要物品,因此没有急着转运。黄桂芳听后哭笑不得,这一幕也展现了吴学谦生活中的低调与简朴。
吴学谦的敬业精神也深深影响了黄桂芳,尤其是吴学谦在写作时那种一丝不苟的态度。黄桂芳曾经提到,吴学谦写文章时总会反复核实资料,一字一句推敲。吴学谦曾写过一篇《解放前夜的上海学生运动》,被誉为我党历史上的重要文献。在20世纪60年代,吴学谦根据毛主席的指示,成立了亚非研究所,领导同志们编写了《非洲手册》,此书在历史上有着极高的价值。周恩来总理也极为推崇这本书,曾随身携带到非洲访问。
在处理外交文书时,吴学谦更是精益求精。每一份稿件,从标题到内容,甚至标点符号,他都与黄桂芳一同反复推敲,力求完美。吴学谦常对黄桂芳说:“工作中就要做到‘认真’二字,稿子不要怕改,改得越多,才越成熟。”
吴学谦的日常工作也充满了学习的氛围。每天早上,吴学谦都会首先阅读当天的报纸,了解世界各地的最新动态,以便及时把握国际形势。当时的新闻司工作人员回忆起与吴学谦的早晨汇报会,依然记忆犹新。吴学谦强调:“只有掌握最新的信息,才能做好工作。”他还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国际会议,加强调研,提升自身能力。
1986年,吴学谦特别赞赏了一篇文章《一定要让雄鸡在尼日利亚长鸣》,文章的标题生动有力,内容简洁而富有深意,强调中国企业应该抓住机会,扩大在非洲市场的份额。
1991年,黄桂芳被调离吴学谦的身边,他再次接受了吴学谦的谆谆教诲。吴学谦对他说:“现在是信息时代,消息传播的速度极快,但我们不能放松,依然要坚持过去那种认真、踏实的调研作风。”黄桂芳把这番话牢记心头,随后在驻外使馆工作了近10年。2000年,他正式退休,并加入了吴学谦所创立的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,继续为国家的外交事业贡献力量。
以上文字依旧体现了吴学谦在日常工作中的严谨、朴素与敬业精神,也展示了黄桂芳从他身上学到的宝贵经验与智慧。
发布于:天津市领航优配-萧山股票配资-配资平台炒股-免费配资炒股网址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